<sub id="z3hnx"><dfn id="z3hnx"></dfn></sub>

      <sub id="z3hnx"></sub>

      <sub id="z3hnx"><var id="z3hnx"></var></sub><address id="z3hnx"><dfn id="z3hnx"><ins id="z3hnx"></ins></dfn></address>

          <address id="z3hnx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<sub id="z3hnx"></sub>
              <sub id="z3hnx"><dfn id="z3hnx"><output id="z3hnx"></output></dfn></sub>
              <sub id="z3hnx"><dfn id="z3hnx"></dfn></sub>

              <sub id="z3hnx"><var id="z3hnx"><ins id="z3hnx"></ins></var></sub>
                <sub id="z3hnx"><var id="z3hnx"><output id="z3hnx"></output></var></sub><address id="z3hnx"><dfn id="z3hnx"><ins id="z3hnx"></ins></dfn></address>
                <sub id="z3hnx"></sub><sub id="z3hnx"><var id="z3hnx"></var></sub>

  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z3hnx"><listing id="z3hnx"></listing></address>
    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z3hnx"><nobr id="z3hnx"></nobr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      威海:奮力建設創新型國際海洋強市

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新華社2023-05-08 09:36

                    威海市錨定建設創新型國際海洋強市的目標,堅持“科學用海、科技興海、產業強海、生態護海、開放活海”五個導向,科學轉型用好傳統優勢,創新突破搶占發展先機,不斷集聚壯大海洋發展新動能,奮力爭當海洋強國建設排頭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威海市區鳥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因海而生、依海而興,山東省威海市以“威震海疆”而取名,海洋是威海最大的特色優勢。威海地理區位優越、海洋資源豐富,擁有986公里海岸線,占山東省海岸線長度的1/3、全國1/18,海域面積1.13萬平方公里,是其陸地面積的兩倍,海洋漁業、海產品加工、濱海旅游等在全省、全國都具有重要的地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6月,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威海考察,作出“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”重要指示。經過近五年接續奮斗,生態人居領域國家級榮譽威海基本囊括,近3年連續上榜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外貿出口貢獻度46%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67%,均居山東省首位,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.5%,占GDP比重達到36.6%,獲批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科學轉型借力傳統優勢

                    ?威海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,錨定建設創新型國際海洋強市的目標,堅持“科學用海、科技興海、產業強海、生態護海、開放活海”五個導向,科學轉型用好傳統優勢,創新突破搶占發展先機,不斷集聚壯大海洋發展新動能,奮力爭當海洋強國建設排頭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加速海洋產業轉型升級。威海市注重利用海洋這個資源富集的“聚寶盆”,推動海水養殖加速向綠色集約轉型,海洋捕撈加速向遠洋拓展,海洋裝備產業加速向高端化跨越,濱海旅游業加速向跨界融合轉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威海已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6處,海洋牧場面積突破135萬畝,被評為首個國家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示范區。目前,威海已擁有國內最大的遠洋水產品運輸船隊和冷鏈加工物流基地,實際經營遠洋漁船489艘,總功率全國第一,包括養殖和捕撈在內的水產品產量長期穩居全國地級市首位,去年達到317萬噸,人均1.1噸左右,是名副其實的“海上糧倉”。威海研發制造的油田守護船、海洋科考船等先進船舶和裝備填補國內空白,高端客滾船、重吊船市場份額分別占全國70%、80%,入選首批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。“千里山海·自在威海”自駕游品牌已成為網紅路線,并帶動“旅游+”多業態協同發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加快海洋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。威海市以海洋為現代科技“新戰場”,聚焦海洋產業全鏈條,有效布局、集聚和配置海洋科技資源,賦能海洋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,科技創新成為引領海洋強市建設的強力引擎,獲批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賦能養殖生態化,威海市依托24處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,開展良種選育技術攻關,去年海洋種業增加值30億元,位居全省首位。率先推廣“桑溝灣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”,通過立體式、循環式養殖,畝產效益提高5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賦能生產智能化,威海作為全國最大的水產品精深加工基地,針對企業降本增效的需求,推行“揭榜掛帥”機制,研發魷魚、海參、海帶等海產品加工“機器代人”裝備,可節約勞動力成本約15億元,有效解決水產加工行業用工難、用工貴的共性難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賦能產品高值化,水下自主航行器、海洋碳纖維等一批關鍵技術實現突破,威海水上無人船在海上救援中得到實際應用。通過持續開展技術攻關,威海海洋生物產業從原料級向功能食品、醫藥級轉變,走向價值鏈高端,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近五年年均增長12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山東威海榮成愛倫灣國家級海洋牧場,游客乘坐游船前往海上觀光平臺游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陸海統籌打造黃金通道

                    威海三面環海,是中國大陸與韓國、日本海上距離最近的城市。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,威海統籌海陸設施一體布局,暢通好海洋這個連接五洲的“大通道”,進一步鞏固對外開放橋頭堡的地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海陸空聯運,打通國際物流通道。2015年,威海和仁川自由經濟區作為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,被寫入了中韓自貿協定。以此為契機,威海提出“四港聯動”的創新舉措,加快威海海港、空港與仁川海港、空港聯動發展,打造“海運價格、空運速度”的跨國物流“高速公路”,持續拓展全球物流“朋友圈”。去年,威海口岸對韓貿易額1629.3億元,占全國的6.8%,僅次于上海和深圳,居全國第三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四港聯動”構建起以威海和仁川為支點的中韓物流黃金通道,形成立體化的海陸空交通運輸體系。空中方面,威海開通至韓國仁川、清州、大邱等地的客運航線;開通至韓國仁川及日本大阪、東京的貨運包機,每周24個班次。海上方面,開通至韓國海上航線9條,每周21個航班,對韓海上運輸最便捷、航班最密集。鐵路方面,開通中歐、中亞、中蒙班列,建成國際物流多式聯運中心及配套產業園,提升臨港鐵路集疏運功能,綜合交通網絡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零待時”通關,優化口岸營商環境。打造國內領先、國際一流的口岸營商環境,是威海積極參與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、不斷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。圍繞賦能國際貿易全鏈條,威海持續簡化證件辦理,縮減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種類,實現網上申請及辦理;實現非查驗進出口貨物到港口“秒放”,實行滾裝船舶“車船直取”、集裝箱船進口“船邊直提”和出口“抵港直裝”,碼頭作業時間由2-3小時減至10分鐘。去年,威海口岸整體通關時間為進口19.63小時,出口1.19小時,僅為全省平均時間的一半,通關效率保持全國領先。今年2月24日,中韓多式聯運諒解備忘錄正式生效,貨物通關時間將進一步縮短,物流成本預計降低30%左右,會吸引更多國際貿易企業選擇這條海上黃金通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同時,威海積極創新口岸監管模式,定制開發整車物流管理系統,創新推動車輛在海運口岸進出境;實現威海海港非進出口貨車載運進出口貨物整車出入境查驗,成為全國首創;實現“中韓車輛互認”,便于一國車輛在另一國境內行駛。中韓整車運輸在國內首次實現陸路口岸與海港口岸功能疊加,使威海成為擁有海陸空鐵郵進出口全監管模式的城市。?

                    增強發展海洋事業的系統性科學性

                    面對經略海洋的新形勢、新挑戰,威海將不斷增強發展海洋事業的系統性、科學性,爭取到2035年,海洋營商環境和服務體系與國際全面接軌,優勢海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海洋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實現更大跨越,人海和諧發展新格局全面形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、內涵式增長。堅定不移實施科技興海戰略,瞄準要素投入、平臺建設、技術攻關、產業化應用等關鍵環節集中發力,加快搶占海洋科技制高點。加強創新資源統籌,建立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,加大海洋產業關鍵技術攻關,推動科技研發成果轉移轉化,持續提高涉海企業創新能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二是堅持陸海統籌、一體化布局。牢固樹立以海定陸、陸海統籌的理念,統籌陸海規劃布局、資源開發、基礎設施建設、產業發展、生態環境保護和制度供給,激發陸地活力、釋放海洋潛力,建立陸海資源、產業、空間互動協調發展新格局,從陸海融合中獲得新動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、可持續利用。嚴守海洋生態紅線,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,抓好陸海污染綜合防治,保持良好海域生態。推進海洋資源集約節約利用,加快海洋產業循環低碳發展,探索市場化、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,提高海洋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水平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海洋在威海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,威海人對海洋有著極為特殊的感情。未來,威海將聚焦聚力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,積極探索、主動創新,努力提供更多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,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威海力量。(來源:新華社 文:孔凡萍)


                    分享

                    熱點推薦
                    韩国和日本免费不卡在线,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在线,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